首页 >> 工业4.0下的机器人产业
工业4.0下的机器人产业
来源:  时间:2015-12-02
分享到:

你知道吗?

中国是机器人制造大国,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为22.5万台,中国销量为5.7万台,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,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,预计未来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。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集结世界顶尖企业,凝聚全球专家智慧,共为产业技术创新添砖加瓦。

这就不得不提到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:工业4.0。对工业4.0,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:

工业4.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。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,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。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,建立具有适应性、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,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。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。

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(Industry4.0)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(Cyber—Physical System,简称CPS)将生产中的供应,制造,销售信息数据化、智慧化,最后达到快速,有效,个人化的产品供应。

中国作为机器人生产和消耗大国,在工业4.0时代必然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。中国正在从一个制造大国向“智造”大国发展,本次大会参展的中国企业占了大多数,这无疑彰显了我国正逐步提高的创新能力和逐步增强的创造实力。

1920年,“机器人”一词从捷克剧作家卡尔恰佩克的剧本《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》中诞生,在那时,机器人还是“奴隶”的意思。

1947年,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开发了遥控机械手,标志着现代机器人的诞生。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于1962年问世,他名叫Unimate,同年,美国机床铸造公司(AMF)也研制出了Versatran机器人。

1979年PUMA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通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,至今PUMA仍工作在工厂第一线。

1999年,美国直觉外科(Intuitive Surgical)公司研制出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,该系统由外科医生控制台、床旁机械臂系统、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,能以微创法实施复杂的手术,该系统拓宽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。到2000年,著名的仿人机器人阿西莫诞生,将人工智能推上新的台阶。

2000年11月,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仿人机器人“先行者”,它身高140cm,重20公斤,有躯体、头部、眼睛、双臂和双足,可以步行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。四年以后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条实用仿生机器鱼,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条实用仿生机器鱼,目前已应用于水质检测等领域。2006年“蛟龙号”载人深潜器海试成功,到2012年,其下潜深度可达7062.68米。

国产机器人的科研水平也正在不断提升,例如最近炙手可热的无人机。说到无人机,我们一定会想到深圳大疆。2008年,大疆无人机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,目前大疆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。

本次机器人大会也有酷炫的无人机展出,小编看了看价格,不禁觉得,汪峰无人机求婚上头条代价还是蛮大的~~~